分享到微信
使用微信扫码将网页分享到微信

颈椎骨折一定会致残吗?答案在这里!

颈部

我们先来看几条近期触目惊心的新闻:

29岁巴西歌手溺水身亡,目击者称跳水时导致颈椎骨折,无法站立……

Image

女子戴劣质头盔骑车被撞飞,造成头部外伤、颈椎骨折……

Image

全球最快过山车不到一年致4人重伤,颈椎和胸部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

Image

颈椎骨折到底有多危险?近些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以及建筑业的高速发展,脊柱骨折、四肢及骨盆骨折等创伤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与日俱增。脊柱骨折以胸腰段骨折最为常见,但是颈椎骨折由于可以引起严重的四肢瘫痪,目前关于颈椎骨折的受伤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到底什么是颈椎骨折?颈椎骨折一定会致残吗?该怎样治疗?今天美德瑞就带大家全面了解一下关于“颈椎骨折”的那些事!

什么是颈椎骨折

颈椎骨折是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颈椎骨、关节及相关韧带引起的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损伤。颈椎骨折会引起相应节段的椎体骨折或是脱位,常伴有脊髓神经结构的损伤,颈椎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6%。脊柱骨折可以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的损伤,特别是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有脊髓损伤者,往往能严重致残甚至致命,该病致死率约为15%。

Image

颈椎骨折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颈椎骨折根据损伤的程度不同,症状也不同,具体如下:

  1. 轻度症状仅表现局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
  2. 严重的颈椎骨折脱位,可表现为四肢感觉和动功能丧失,即截瘫全瘫。颈椎骨折除影响四肢感觉、运动外,还会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包括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如影响呼吸系统,患者会出现呼吸肌瘫痪咳痰咳嗽,或因为呼吸无力引起肺部感染。

颈椎骨折可分为几种类型

根据发生位置不同分类

颈椎骨折根据位置发生的不同可以分为上颈椎损伤下颈椎损伤,上颈椎损伤是指第一和第二颈椎的损伤,下颈椎损伤则是颈椎3-颈椎7发生的损伤

根据受伤时颈椎所处的位置分类

1. 屈曲型损伤

颈椎在屈曲位(即低着头)的时候受来自头侧的暴力所导致的损伤,表现为前柱压缩,后柱拉伸。屈曲性损伤又可分为三类:即环椎脱位寰推椎骨折脱位第3-7颈椎损伤

2. 垂直压缩型损伤

颈椎处于直立位时受到垂直应力打击所致,无过屈或过伸力量,例如高空坠物或高台跳水。

3. 过伸损伤

常因病人跌倒时额面部着地,使得颈椎过度后仰,如枢椎椎弓根骨折。

4. 齿状突骨折

齿突为枢椎凸起来的部分,引起齿状突骨折的机制还不明确。暴力可能来自水平方向,从前至后,也可能有几种复合暴力。

根据损伤的情况不同分类

根据损伤情况不同可以分为关节脱位损伤单纯骨折损伤周围韧带拉伤,以及多种情况存在的复合损伤

Image

颈椎骨折该如何治疗

保守治疗

在临床上发生颈椎骨折,需根据受伤程度、临床表现、是否采取规范治疗及是否早期进行康复介入而定。若病人仅发生颈椎的压缩骨折,无临床症状,治疗上可持续颈托固定且卧床休息,同时口服接骨药物或对症药物治疗,即可痊愈。

手术治疗

若病人发生颈椎骨折合并有脊髓损伤,会出现颈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和刺痛及手指的肌肉无力,甚至出现截瘫表现,部分患者有脊髓压迫或脊柱骨折脱位,此时保守治疗已无法解决问题,需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复位、减压、植骨和固定的组合,具体到临床上,要根据患者颈椎损伤的不同、分型的不同往往也意味着手术方式会有一些差异,医生往往会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特定等多种因素考虑,给出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以保证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多数颈椎骨折的病人通过系统治疗后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但脊髓横断完全性损伤的病人,则恢复较差或无法恢复。

Image

患者术后该注意些什么

  1. 饮食上注意少食多餐,加大蛋白质摄入,以肉类、蛋类、奶类、豆制品为主,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骨质愈合。
  2. 翻身活动时,需要轴线位翻身,预防颈部屈伸活动,避免加重术后损伤。
  3. 术后要佩戴硬质颈椎围领6-12周,除洗澡外,需持续佩戴,同时要限制运动直至骨折愈合。
  4. 避免提重物、体力劳动、颈部屈曲扭转等高危动作。
  5. 患者要保持充足的维生素D的吸收,维生素D对于骨骼愈合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选择晒太阳等物理方式,来帮助皮肤产生足量的维生素D,促进伤口愈合。

Image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颈椎骨折有了大致的了解。人体脊椎肌肉分为两层,浅层肌肉用来帮助人体完成一些主动的运动功能,深层肌肉主要是维持脊椎的稳定,通常在身体受到外来力量干扰时发挥作用。当颈椎在高速或者失重环境下前后摆动时,一旦深层肌肉力量不足,就可能导致颈部过屈或过伸,引起软组织拉伤,甚至颈椎爆裂性骨折。

美德瑞健康提示

如果您本身就患有颈椎病,在参加蹦极、过山车、高空弹射等高空失重类娱乐项目时应该特别慎重,另外不管颈椎健康与否都要注意出行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发生。

本文仅为科普,不作为诊疗依据,个人情况请遵医嘱。如需转载请遵循CC版权协议正确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