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经常崴脚?都是踝关节家族里的“网红”惹得祸!
请问你崴过脚吗?
想必大多数人的答案是肯定的,崴脚可以算是骨科门诊、急诊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了,无论是在运动场上,还是在崎岖的山路上,又或者是在上下楼梯的途中,也可能走在平路上突然地不小心,都可能造成踝关节的扭伤,也就是崴脚的风险。
踝关节作为人体最重要的负重关节,经常会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若踝关节损伤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容易造成局部韧带组织不能完全愈合,会严重破坏踝关节的稳定性。踝关节不稳容易导致踝关节再次损伤,长期反复的踝关节损伤就会形成慢性踝关节不稳。据统计,有1/3的踝关节扭伤会发展成为慢性踝关节不稳。踝关节损伤常见于活动时扭伤或者过度疲劳引起,其中踝关节损伤中最为常见的是韧带损伤,约占踝关节损伤的3/4。
崴脚可以分为三种损伤类型,分别是踝关节的内翻扭伤;踝关节的外翻扭伤和高位踝扭伤。其中最常见的崴脚情况就是踝关节内翻损伤之外侧副韧带的损伤,它就像是踝关节扭伤家族里的“网红”,发病率高达踝关节损伤的80%,在关节韧带损伤中居第一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外侧副韧带的损伤的故事。
什么是外侧副韧带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由不连续的3条独立韧带组成,由前向后分别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及距腓后韧带。距腓后韧带承担着60%踝关节外侧韧带的稳定作用,跟腓韧带承受着约30%的稳定作用,距腓前韧带承担着约10%的稳定作用。因此距腓前韧带最易损伤,单纯跟腓韧带或距腓后韧带损伤很少见。踝关节完全接触提供了100%的内翻稳定性和30%的旋转稳定性。
外侧副韧带损伤可以分为几级
慢性踝关节不稳主要是由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引起的。临床上按解剖学可分为三级:
Ⅰ级:仅距腓前韧带受损,由于外伤致距腓前韧带被拉长,可伴有部分韧带纤维撕裂,但没有关节松弛的表现,约占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60%;
Ⅱ级: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均受损,严重时距腓前韧带完全撕裂,同时伴有跟腓韧带部分撕裂,可有关节松弛的表现,占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40%;
Ⅲ级: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均受损,严重患者可出现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完全撕裂,同时合并距腓后韧带及关节囊的撕裂,有明显的关节松弛表现等,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中是十分罕见的。
如何诊断
体格检查:
- 前抽屉试验(检查者一手固定胫骨前下端,另一手握住后跟向前用力,若前移超过5mm则为阳性)
- 距骨倾斜试验(检查者一手固定胫骨前下端,另一手内翻踝关节,若移动超过5mm则为阳性)
- 踝关节活动度检查
- 检查患者踝关节有无肿胀及淤青
- 触诊腓骨,排除腓骨骨折
- 踝关节周围所有解剖结构,排除诸如踝关节内侧结构损伤、距下关节损伤,副舟骨、距后三角骨损伤等
影像学检查:
- 应力位下X线片:前抽屉应力位下距骨前移大于5mm或与健侧相比大于3 mm考虑存在韧带损伤,距骨倾斜应力下倾斜角大于15°或与健侧相比大于3°;
- 磁共振检查:在磁共振中如果存在韧带不显影,韧带内信号增强,出现波浪形不规则的韧带轮廓择考虑存在韧带损伤;
- 超声检查:中立位与跖屈位距腓前韧带长度比值大于1.2则考虑存在韧带损伤。
怎么治疗
对于早期踝关节扭伤患者及部分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根据其韧带及踝关节周围肌群损伤情况可先试行保守治疗。通过科学规范的踝关节韧带训练、肌肉训练及本体感觉训练,能够有效的恢复患者的生活及运动状态,从而避免手术治疗对关节周围组织造成再次损伤。
但对于某些损伤较重,伴有踝关节韧带撕裂或完全断裂、肌肉及肌腱功能丧失的患者,通常保守治疗效果并不明显,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使踝关节损伤组织能够得到积极有效的处置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后期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1.保守治疗:适用于踝关节无不稳定或轻度不稳定的病例。急性期应予以冰敷、加压包扎、休息(患肢制动)和抬高患肢;疼痛减轻后可尝试踝关节主动活动,逐渐负重行走,并进行肌力练习;疼痛消失后可进行肌力练习和各种功能性运动,例如直线跳、Z形跳、8字跳等。伤后3个月内进行体育运动时应使用护踝或绷带保护踝关节。
2.手术治疗:适用于踝关节明显不稳定的患者。研究发现,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均发生断裂时,保守治疗约58%的患者疗效满意,而手术治疗满意率可达89%。手术应将撕裂的韧带断端缝合在一起;当韧带从止点撕脱,难以直接缝合时,应进行韧带止点重建术。怀疑有关节内骨软骨损伤时,应进行关节镜探查,取出关节游离体。术后石膏固定3周,早期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以及本体感觉等康复训练。
美德瑞健康提示
对于踝关节镜术后的患者康在功能完全康复前要禁穿高跟鞋,术后半年开始运动,术后一年开始对抗性高强度运动,康复进度因人而异,注意密切门诊随访,功能锻炼时需注意防护,以后意外损伤。